方寸票券记录时代印迹

来源:甘肃公路博物馆 作者:冯宏伟 马姣姣 发布时间:2021-09-24 17:01:41

  方寸物品,大有文章。在甘肃公路博物馆第四展厅一角,陈列的粮票、布票、棉花票、油票、大肉票、烟酒票等方寸物品,见证了公路人曾经的艰苦生活,珍藏着公路人记忆深处的酸甜苦辣。每当老一辈公路人走到展厅前,静静地看着粮票、布票等这些展品,那些难忘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一闪现。
 
 

 

 

 

 

 

  退休职工贾希平是甘肃公路博物馆部分票证的捐赠者之一,每次去甘肃公路博物馆参观时,他看到自己捐赠的这些票券,总是忍不住感慨万千,也会给大家讲讲和粮票有关的故事。他工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物资匮乏,粮、油、面、布等物资,都是按计划供应,要购买这些东西,需要持相应的票据购买。有一次,他去兰州出差,由于出行时间紧迫,忘记携带粮票,只带着两个干馍馍上路。到了兰州,下了火车,准备高高兴兴地去吃一碗兰州牛肉面时,才发现出门时忘记了带粮票。“当时可愁住了,我在兰州也没有亲朋好友,就只能靠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在兰州维持了两天。办完事情后,就赶紧返回了瓜州的家,回到家时已饿得头昏眼花。”贾希平回忆着当年因为粮票发生的一件囧事。

  和贾希平一同参观的几个年轻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花钱买几张粮票,或者找人借几张粮票呢?”贾希平慢慢说道:“在那个年代,找人借钱容易,借粮票难。那是人家的口粮,借给你人家吃什么?你们看那粮票背面使用说明中第四条‘本票不准买卖,涂改无效、遗失补漏’,这是规定。” 

 

  最让他难忘的记忆,还有过春节时的一些往事。贾希平说:“快要过春节时,单位会给职工们发放年货供应券,配给的年货有粮油、花生米、瓜子和少量的大肉等,配给的数量很少,按照现在的标准,这点配给还不够一顿吃的分量,而且种类也远远没有现在丰富,但是所有的职工依然盼着过年。过年要把年货置办全需要跑好多地方,要从粮店跑到百货商店,再从百货商店跑到菜市场,每个地方都要排很长的队。大家时常攥着各种票证在各个商店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有时候,好不容易排到货柜前,却被告知货物已经售完了,要第二天再来,或是过完年了再来,许多人只能失望而归。有些家里,给孩子做一件新衣服,要攒好几年的布票和棉花票才能够做一件小棉袄,孩子们有一件新棉袄,那可是过年到处炫耀的资本。”

 

 

       据贾希平讲,那个年代养护职工的粮票供应量是根据工种、职业和年龄来决定的。公路建设、养护没有多少机械设备,全靠公路人的人力。重体力劳动,所以按甘肃省的标准,一个职工每月可以领到48斤面值的粮票,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了。但那时每个养路工家里有好几个孩子,职工们总是紧衣缩食,给孩子和家人留一些粮票,自己经常吃不饱、饿肚子,可职工们依旧在公路上辛勤工作。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公路职工没有退缩,而是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当时,酒泉公路总段瓜州公路段十工道班工人养好路的同时,又在道班附近开荒种地,取得了养路和农业生产双丰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早已告别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公路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基层养护单位先后开展小食堂、小超市、小澡堂、小书屋、小菜地和养殖场“五小工程”建设,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从粮食短缺到粮食充裕,从统购统销到流通活跃,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几枚粮票,一段往事,承载了公路人特殊的记忆。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回看这些珍藏在甘肃公路博物馆展柜中的票券,无不告诉着我们要忆苦思甜,珍惜粮食、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