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图文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9-18 15:22:45

“八棵树精神”展厅

  一、展厅情况

  该厅位于博物馆二楼东侧,正面以八棵树大型彩色喷绘,展示面积为95平方米。展厅以“两路”精神为开篇,用图片的语言阐述“八棵树精神”是甘肃交通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两路”精神实质内涵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展厅分两个部分,“两路”精神3个单元,“八棵树精神”4个单元。

  二、展厅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0年前,当川藏、青藏筑路大军在雪域高原浴血奋战的时候,甘肃第一代公路人郑占乾和他的同事们在国道312线道班房前栽下一排杨树。在浩瀚如烟的戈壁大漠之中,一抹绿就会孕育希望,一片绿就会充满生机,一城绿就会欣欣向荣。从“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激情豪迈,到郑占乾老人在公路边栽几棵树阻挡风沙,留下公路人奋斗痕迹的朴实单纯。生活在戈壁大漠的人们,都想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景象中嵌入几份柔柔的绿意。如今,存活下来的八棵树已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由此孕育、发展、提炼总结的“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与“两路”精神一脉相承,根植在全省交通系统职工心目中,成为全系统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1.“两路”精神展区

  (1)川藏公路

  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950年4月13日川藏公路破土动工,11万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等原始工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仅用4年多的时间,于1954年打通了川藏北线。1958年川藏南线正式通车。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公路之一。

  (2) 青藏公路

  1950年,为支援解放军进军西藏动工建设,修通西宁至格尔木段。1954年5月11日,格尔木到拉萨段开工建设,于1954年12月25日在拉萨举行通车典礼。在财力匮乏、技术短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10万军民,靠铁锹、钢钎等极为简陋的工具,仅用7个月零4天的时间,在“生命禁区”用最快速度、最低成本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打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公路运输线。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2. “八棵树精神展区

热血铺就高原路  汗水浇灌戈壁杨

  热血和汗水铸就的“高原天路”,卓越功勋彪炳千秋,永载史册。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筑路、养路壮举,涌动着感天动地的“两路”精神。

  “八棵树精神”是甘肃交通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两路”精神实质内涵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甘肃交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围绕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打造双高地、畅通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切实发挥好以“八棵树精神”为代表的甘肃交通精神的引领推动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责任担当,凝聚发展力量,推动甘肃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建功立业。

  第一单元 扎根戈壁  播种希望

  1952年春天,当时还是酒泉工务段道班班长的郑占乾带领职工和家属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嘉峪关西郊、兰新公路旁)种下了白杨树,以阻挡风沙对房屋和公路的侵害。当时挖掘工具稀少,职工和家属就用家里的炉钳和铁勺挖开了坚硬的砂地,把刚刚返青的杨树枝条埋进去,几经风雨,只有八棵树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历经70年沧桑,这八棵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背依祁连,眺望雄关。

  八棵树见证了戈壁城市嘉峪关发展成为新兴现代化城市的渐变过程;见证了甘肃公路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勇于拼搏、创新进取的豪迈情怀;见证了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生机焕发……八棵树如同甘肃公路人,历经风霜雪雨,依旧傲然挺立。

 第二单元 艰苦奋斗 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交通公路部门的职工全面落实交通先行方针,根据国家战略和经济建设需要,积极整修和维护公路,保障石油东运、物资西运、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保证本省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在奋斗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培育和发展了“八棵树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甘肃公路建设不仅重视维修和新建,同时注重在公路养护上下功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职工们充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进行革新改造。

  1952年12月,酒泉工务段领工员郑庆嵩试制成功了畜力刮路耙,耙身用榆树枝编成。

  1953年起公路路面开始用土路加铺沙砾或碎石把砂砾面改为级配路面,并开始尝试用渣油(沥青)处治路面。  

  1954年开始旧桥涵技术改造。

  1956年在碎石和砂砾面上试加铺砾石级配磨耗层。公路泥石流、流砂、盐碱、水毁、翻浆等主要病害得到专门研究。

  1956年高台公路段王治隆试制成功畜力养护刮路车,可提高养路工效24倍,敦阿养护队研制四用畜力养路车等。   

  1963年公路桥梁开始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1965年尝试了沉井基础施工技术。

  1971年什川修建的吊桥已经在国际上享有殊荣。

  1980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由谢惠钧和许超杰执笔编写的《微弯板坦肋拱桥图集汇编》和《微弯板坦肋拱桥》。1983年3月,来自全国各省、区的代表,通过实地参观、座谈讨论,静、活荷载重试验,一致通过了这项技术成果鉴定。

  自此,甘肃交通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代代交通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科学精神,为甘肃交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甘肃交通人始终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排头兵。

第三单元  甘当路石  铸就辉煌

  一、筚路蓝缕意志坚、开拓创新换新颜

  “八棵树精神”是老一辈公路建设者战风沙、斗严寒、抗酷暑,扎根戈壁、奉献青春、艰苦创业的交通精神的充分体现,从当年赶着毛驴刮路车到如今综合运输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过去手持铁锹、洋镐,到今天的养护机械化、智能化的飞跃;从昔日的砂砾路到现在全覆盖的高速公路网,甘肃交通人充分发扬“八棵树精神”,经历.了步履维艰、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创业过程,用热情、辛劳和汗水铺就了陇原大地的一条条康庄大道。

  二、情洒陇原桑梓地、一片丹心系旅途

  甘肃交通人按照新时期交通应急抢险要求,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健全“一案三制”和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应急保障机制建设新发展。在重大灾害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汶川、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和天水、陇南暴洪灾害抢险救灾中,积极参与救援,冲锋在前,确保了“生命线”畅通。在公路养护中不畏严寒,打冰除雪,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三、勇立潮头逐细浪、兴陇富民排头兵

  “八棵树精神”的孕育传承弘扬历程,高度契合甘肃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轨迹。70年来,甘肃交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省公路总里程从建国之初的3200公里到如今近22.3万公里,高速及一级公路达6000公里以上,全省所有市州政府驻地全部贯通高速公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回顾甘肃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成就,无不是源于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开拓的苦干实干;无不是源于“八棵树精神”的感召激励和交通人优秀品质的代代传承。

  四、以史为镜悟思想、明志力行开新局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立足岗位做贡献,勇于担当比作为,努力实现全省交通运输加快变革和换道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奉献交通智慧和力量。

  第四单元  无私奉献  代代相传

  一、薪火相传七十年、引得春风度雄关

  传承“八棵树精神”要倍加珍惜老一辈甘肃公路人的奋斗成果和精神传承,不断丰富新时代交通精神谱系、打造新时代交通人的精神家园,引导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争做新时代交通人,争做新时代交通精神的传承者。

  二、不忘初心挑重担、牢记使命启征程

  弘扬“八棵树精神”,要嘉酒共建、一体推动,公路先行、同频共振,统筹谋划,深入研究。不断加强平台载体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八棵树精神”在行业内外开花结果。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八棵树精神”更多的时代意义和内涵,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责任担当。强化“八棵树精神”对新发展阶段甘肃交通运输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推动新时代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打造双高地、畅通双循环”的战略部署为甘肃交通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机遇,践行“八棵树精神”,就是在各自岗位上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创新进取、默默奉献,向着新的目标继续奋进,为交通公路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八棵树精神”是甘肃交通人践行“两路”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对一代代交通人不怕苦、不怕累,爱岗敬业、敢为人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凝炼和总结,是对老一辈交通人守初心、担使命理想信念的尊崇和敬仰。以郑占乾为代表的第一代交通人开路、护路、养路,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故事,是交通事业发展的“活化石”,他们的自身经历对“八棵树精神”的诠释更有真实感和穿透力,展现了新时代甘肃交通人坚定主心骨、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风采。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续写甘肃交通事业发展新篇章,唱响新时代交通精神主旋律,在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交通人的实干担当。

  只有铭记走过的路,才能走好未来的路。回首来路,前辈在荆棘中踏出一片光明;着眼现在,我们勿忘初心与使命,在“新长征路”上走得踏实稳健。